一纸“水”学历,糊弄不多时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 卢昱

近日,某地“95后”研究员有4个博士学位和2个博士后的经历,引发关注。如此“光鲜亮丽”的简历,让人怀疑其真实性。媒体调查发现,有机构表示可依据个人预算和出国时间“量身推荐”免联考、免语言要求的博士项目,甚至根本不用出国在线学习即可。一些东南亚国家高校的博士学位,从申请到录取再到论文,都可花钱“助力”。

在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里,主人公方鸿渐漂洋过海游荡数年,为了给出钱的老丈人一个交代,弄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现在好了,连出去转一圈的程序都可以省了。从当年各种“假文凭”层出不穷被遏制,到现在“水文凭”开始冒出来,应验了那句“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市场”。

“水学历”的现象层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背景下,人们渴望迅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心理需求。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人可能会选择走捷径,试图通过获取看似更高级别的文凭,增加简历的吸引力。但这种做法往往忽略了真正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长远来看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在人民公仆队伍里,要是混进“方鸿渐”,吏治之清又何从谈起?

而一纸“水”学历,看似能糊弄社会的招聘规则、职场晋升规则、人才选拔规则……这个代价,却要更多后来者承担。尤其对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不公平。倘若凭借水文凭“弯道超车”获益,无论此利益大小,对正常留学秩序和教育公平都是莫大讽刺。需要强调的是,随着“速成学历”市场的兴起,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增加,其中鱼龙混杂、风险难控,劝退不少想铤而走险者。

再者,一些机构过分依赖学历背景筛选人才,也助长了伪造之风。有的地方考核高校,将博士数量多少列为指标。以至于有的学校出现“不管黑猫白猫,能凑数的就是好猫”的做法。虽然更高的学历具有更高的价值,但它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或价值的唯一标准。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个人技能、经验和其他许多因素也同样重要。

此类现象还揭示出当前教育体系和社会评价机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各类违规办学行为的打击力度,但仍有个别机构打着各种名目进行虚假宣传,误导学生及家长。有些家长信息不对称,很容易被各类机构忽悠。这背后有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不够严格、信息公开和普及力度不够等问题。此外,在某些领域内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教学内容落伍,使得毕业生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从而导致“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现象。

还有一个值得警惕的因素,那就是诚信文化之堤坝出现漏洞。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核心,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一个讲求诚信的社会能够促进更加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建立,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的年轻人,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