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沿着满径绿荫走向北京艺术中心露天剧场,几缕铜管重奏《花好月圆》的旋律飘来,悠闲应景。正是中秋佳节,入场后,每位观众可凭票免费领取一枚小小的圆月灯——携“月”而来,无论赏月或赏乐皆为乐事。9月17日晚,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打击乐家郑瑀在这里联袂登台,以乐声陪伴观众迎来微凉夜色和满月清光。
中秋节当晚,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打击乐家郑瑀登台北京艺术中心露天剧场。张寅生/摄演出以急促的鼓点开启,古曲《将军令》被巧妙改编,兼有澎湃气势与轻巧新意。一曲终了,郑瑀向观众致意,讲解起环绕自己身边的各种“家伙事儿”,他首先把像口大锅的手碟抱在怀里,“手碟的声音非常梦幻,非常适合我们接下来要演奏的《瑰丽丛林》。”郑瑀说,这首作品描绘穿行在丛林间的奇妙境遇,来自他童年时代的想象。随后,吉他拨弦,手碟的轻柔音色空灵响起,《瑰丽丛林》与环绕剧场的树林虫鸣彼此呼应,颇有意趣。
张寅生/摄悠扬灵巧的凯尔特民谣《洛根之水》《乔治·布拉巴松》,闻名世界的西班牙名曲《阿斯图里亚斯》《加纳利舞曲》等作品接连上演,点亮了地域色彩斑斓鲜明的音乐地图。两位演奏家边演边讲,杨雪霏侧重分享作品的内涵、源起,郑瑀逐件展示那些酷似花瓶、床头柜的“奇怪”乐器。比如,在演奏《丝路驼铃》前,杨雪霏告诉大家,这是一首阮琴名作,而阮在西方被称作“中国吉他”,两者间的改编移植自然而顺畅。随即吉他弦动,如西域沙海中的热风迎面吹来,郑瑀摇铃加入,观众仿佛能“看到”一队骑骆驼的行商渐渐走近又远去。
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张寅生/摄音乐之旅漫游至南美时,东升的一轮圆月已爬上了树梢。整场演出以中国旋律为起点,也以中国作品作结,一曲加演的《春江花月夜》婉转奏响,博得全场喝彩。此刻,天上的月亮与观众席间的月亮灯遥相对照,团圆祥和的意味美好深长。不少人悄然按下手机的拍摄键,留住当下的感动。“第一次在露天音乐会里过中秋,感觉非常奇妙。”观众李先生说,身边有家人,耳畔有音乐,还有北京最好的季节,“这一定会成为我难忘的中秋记忆。”
据悉,本场音乐会是国家大剧院2024打击乐节系列演出之一。自9月15日启幕至10月7日,打击乐节将在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呈现11台风格各异的音乐会。
记者:高倩